- 许宁馨;周志望;
中国式现代化呼唤与之相适应并发挥文化积极作用的文化形态,这要求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并实现现代转化,两者一体两面,是深入探寻其中思政元素并创新适配现代思政需求的过程。首先要回答“挖掘和转化什么”的根本问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资源是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文精神以及历史典故与文化符号等多种要素的总和,具有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思想性与教育性相契合、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特征。在“为什么要挖掘和转化”这一问题上,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时代逻辑。立足于“大思政”视野,要回答好“如何挖掘和转化”的问题,需从教育领域的课程重塑与教学革新,到文化产业的多元创新与活动开展,再到社会环境的舆论引导与设施构建,各层面实践举措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协同推进,形成多维的实践体系。
2025年02期 No.152 95-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1K] - 徐志;龙若兰;
全面、系统、深入记录各地扶贫历史、经验和成效,高质量编纂扶贫志,是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梳理和总结我国扶贫志早期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县级扶贫志编纂实践,发现其存在定位认知不准、本地扶贫历程和各阶段政策变化掌握不全、篇目设计逻辑混乱、篇目设计不合理等共性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扶贫志编纂工作,从牢守意识形态底线、科学取舍夯实资料基础、抓好编纂工作全流程管理、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2025年02期 No.152 104-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 朱琳;彭成远;
行政区划名称作为重要的法律概念,其准确翻译对推动国际交往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法两国行政区划体系的不同,加之中国行政体制的变革,中国的行政区划名称出现了与原有含义不完全一致的现象。以“市”为例,其原本仅指城市行政区,但在中国实际使用中已演变为同时涵盖城市行政区和地域行政区的行政区划单位。若仍按照“市”的原义翻译中国三类含“市”行政区划的名称,可能会在国际交流中引发误解和困惑。因此需要梳理三类含“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和概念内涵,运用静态对等翻译理论,探讨“市”这一行政区划名称的法语翻译策略,以促进更准确、清晰的中法文化交流与理解。
2025年02期 No.152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K] - 廖梓伊;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背景下,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是推动世界全面、深入了解中国的重要路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面临西方极右翼思潮兴起与“全球南方”崛起等新的形势和挑战,但同时技术革新、和平外交等也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供了巨大的机遇。新形势下,要构建用“转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发挥民众智慧丰富中国形象等路径策略,为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025年02期 No.152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下载本期数据